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001号建议的答复
华侨城生态艺术公园建成于2016年,总面积约4.5万㎡,含绿化、铺装和景观水池。周边市政道路涉及渔光路、银杏原路及欢乐大道辅道(纯水岸段),共有高杆路灯153盏,庭院灯、草坪灯、射树灯491处。园内原生植被茂密,林荫步道蜿蜒,作为华侨城小区自己的公园,既承担着小区居民清晨、傍晚的运动需求,也从生态角度融入了整个东湖风景区,成为了东湖的一处清幽秘境。你们反映的问题直击该公园管理弊端,提出的相关建议中肯务实,我们高度重视,就你们提出的有关建议积极督促武汉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侨城公司”)整改落实,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关于确定华侨城生态公园管理权和责任方的建议
根据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与华侨城公司2012年签订的武汉华侨城大型旅游综合项目基础配套工程代建协议,明确华侨城小区基础配套工程代建完成后,由华侨城公司负责管理、日常维护。因近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房地产业面临巨大压力,企业资金逐步压缩,加之公司内部调整,造成管理上出现不及时、不到位情况。2024年,华侨城公司进行内部部门整合优化,该片区公共区域(小区外)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日常管护工作均由新组建的项目管理部负责,结束了之前“无人管”现象。经现场复核,代表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有银杏原路存在较大面积的路面破损;渔光路与紫薇路交界处路面下陷;生态艺术公园地砖缺失;渔光路和银杏原路部分人行道铺装破损;生态艺术公园雕塑脱焊、植物部分长势不良甚至死亡;景观水池木栈道破损;路灯和景观照明灯故障率达25%;渔光村权属地块天福茗茶区域沿湖小路无路灯等。
二、关于市政道路的监查、管理和责任到人的建议
华侨城公司组建的项目管理部承担公园的日常运维工作,部门内按工作分成园林和设施两个专班,分别负责日常维护管理,计划年投入管护资金约400万元。针对你们建议中指出的问题,项目管理部已经制定了整改计划和相关措施,有序开展以下整改工作。
(一)明确管理人员,优化管理模式
安排30名运管人员,其中园林绿化18人、环境保洁12人,采取每日巡查处理、月度考核验收的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质量,逐步解决日常运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针对发现问题,逐一整改落实
截至目前,华侨城公司项目管理部已完成园林绿化清除死亡苗木并补植300余株;完成生态艺术公园及纯水岸周边草坪、色块修剪约9万㎡。完成破损主路面集中维修约1200㎡;清理景观水池约5200㎡;修补公园、人行道铺装12处约20㎡。天福茗茶区域已于7月10日安装三盏LED灯,解决了沿湖道路无照明问题,并对湖岸线一侧脏乱差进行了清理。
(三)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绿化养护计划。根据季节,1-5月以苗木补植、更新复壮为主;6-9月以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为主;10-12月以乔灌木修剪、涂白和清杂为主。养护过程中加强巡查力度,确保养护做细做到位,继续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二是制定零星维修计划。核对路灯和景观照明故障点,统计整理需更换配件情况,汇总后安排维修,预计2025年9月底完成。市政路面损坏维修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做到小问题“立行立改”,大问题“不跨月”。三是制定日常保洁计划。每日加强巡查,及时清理各区域内白色垃圾,根据实际需求对集中连片林下区域、水体及时进行消杀,降低蚊蝇滋生。
三、关于发挥政府行政部门监督职责建议
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将积极履行好政府行政部门监督职责,对照市园林和林业局关于《武汉市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武汉市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管养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做好公园日常监督、服务保障,督促管理单位维护好绿化及市政建设成果。
(一)建立管理评价机制
我们将持续督促辖区公园管理主体对园内植物品种、景观效果、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指标化监管。重点对植物生长状况、景观布局是否科学合理、病虫害防控是否全覆盖等情况进行评价。督促社会管理主体对公共区域垃圾桶设置、清洁频次、卫生状况进行检查,重点围绕垃圾桶是否满足日常需求、清洁频率和效率、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评价。秉承“每天重头再来”的原则,实行全天及时保洁,每日定时外运,确保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督促社会管理主体加强对硬件设施(如座椅、照明、园路等)和日常维护状况巡查。确保园内设施完好,重点围绕维护频率和质量、设施完好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施使用状况,记录损坏或缺陷情况,并安排专人及时维修。
(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我们将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通过相互观摩、交流等方式提升日常管养水平。对长期管养不到位、市民反复投诉的管理主体负责人进行约谈,时刻压实管护主体责任。对因日常管护不到位被媒体曝光或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管养责任主体进行处罚。
(三)建立技术服务机制
定期邀请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对辖区公园进行专业指导,对植物管养、环卫保洁、设施维护等方面提出日常管理建议,优化提升管理模式,及时解决各养护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关注的技术难点问题。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升专技人员养护水平。
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