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69号 提案的答复

字号 :  | 
更新时间:2024-08-03 发布时间: |  来源: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

    一、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我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在郭郑湖的鹅咀示范区、碧潭观鱼景区、百花湖畔、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种植了大片水下森林,已连点成面经过系统治理,2009年至2023年水质稳定在Ⅳ类,且部分月份达到了Ⅱ~Ⅲ类水质标准,湖泊生态修复面积达320万平方米,“水下森林”美景重现东湖。2019年以来,东湖先后被评为“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全国示范河湖”“湖北省首批健康河湖”“湖北省首批幸福河湖”“武汉市美丽河湖”等。目前东湖拥有234种野生鸟类、数百万棵各类树木,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二、提升旅游硬件设施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对旅游整体环境和配套设施进行了综合提升。在东湖樱花园新增空中赏樱栈道,打造樱园十二景,樱园夜樱光影体验声光电高科技对五重塔、楚城、楚天台、朱碑亭等标志性景点全新激活;抓牢梅花文化的根与魂,打造赏梅十二景,重塑新的交通布局和设施,擦亮“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两个国字号品牌。东湖牡丹园游览区域扩大,非花期免费向游客开放,提升了五大赏花区。今年2月,全长3.45公里,起于双湖桥,止于风光村一棵树转盘的东湖绿道三期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并成功于6月25日正式向游客开放。东湖绿道三期“书香道”为主题,实现了机动车道、骑行道、步行道三道分流,更好地让市民游客感受湖光山色、品味文化底蕴。东湖绿道的全线贯通,一期、二期和三期实现105公里的闭环,这条世界级的滨湖绿道将成为一条城市中心的“绿色项链”,串起自然和谐生态的城市绿色空间。

三、提升东湖品牌宣传力度

编辑出版了中英文双语东湖导游地图,举办东湖风景区讲解大赛,选送培养优秀的双语导游讲解服务人员,设计提升了东湖风景区品牌LOGO。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东湖专场活动和“看亚运 品风景”全国风景名山名水名园展(杭州),邀请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约60名文旅业界代表前来东湖考察,开拓东湖旅游市场。2024年3月7日樱花节开幕式举办,中泰两国互免签证后首个来武汉的泰国包机旅行团、港澳青年游客包机团共计200名游客参加了开幕式并作为首批游客参观了樱花园世界级贵宾频频到访,东湖成为武汉的“国际会客厅”。同时,我们拍摄了《遇见东湖》主题宣传片,集合东湖四季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在网络和新媒体上进行投放推介,加大曝光度。

四、重塑东湖风景区旅游品牌

为实现景区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我们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专业团队,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定位、建设目标为蓝底,结合省市相关要求,启动了东湖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通过梳理东湖风景区现有景观资源,积极探索文旅项目发展思路,从“文化引领,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文旅发展支撑体系”“统筹推进,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景城互促,全面提升东湖品质”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东湖文旅提升策划方案》。并配合城市更新工作,委托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完成了3个更新单元现状调研和规划评估。

今年1-6月份接待游客约1421.6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约41.36亿元。今年清明节实现全国接待量第四,“五一”五天接待外地游客量超去年3倍,最多一天接待游客超55万人次,日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东湖历史新高,还登上百度地图全国热门旅游景区排行榜第七位。当前,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构建“两廊一心四城四区”生态格局,我们加快实施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建设,通过持续改善大东湖生态环境,拓展“旅游+”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科创服务、赛事活动、荆楚文创等特色产业,打造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的生态典范,建成文旅胜地、世界名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