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240433号提案的答复

字号 :  | 
更新时间:2024-08-03 发布时间: |  来源: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

  一、重塑东湖风景区旅游品牌

为实现景区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专业团队,以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总体定位、建设目标为蓝底,结合省市相关要求,启动了东湖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通过梳理东湖风景区现有景观资源,积极探索文旅项目发展思路,从“文化引领,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文旅发展支撑体系”“统筹推进,形成协同发展新格局”“景城互促,全面提升东湖品质”等四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东湖文旅提升策划方案》。同时,配合城市更新工作,委托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完成了3个更新单元现状调研和规划评估。

  二、提升东湖品牌宣传力度

编辑出版了中英文双语东湖导游地图,举办东湖风景区讲解大赛,选送培养优秀的双语导游讲解服务人员,设计提升了东湖风景区品牌LOGO。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东湖专场活动和“看亚运 品风景”全国风景名山名水名园展(杭州),邀请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约60名文旅业界代表前来东湖考察,开拓东湖旅游市场。2024年3月7日樱花节开幕式举办,中泰两国互免签证后首个来武汉的泰国包机旅行团、港澳青年游客包机团共计200名游客参加了开幕式并作为首批游客参观了樱花园世界级贵宾频频到访,东湖成为武汉的“国际会客厅”。2024年东湖赏樱季31天吸引游客90.98人,接待旅行团1518批次,8次登上央视频道,3次亮相新闻联播,董宇辉“与辉同行”团队樱园直播等活动缤纷多彩、“龙腾江湖,春至武汉”百名网络“大V”们相继打卡东湖樱花园,并在社交媒体上传所见美景,全网发酵,“东湖樱花”热度持续攀高。2024年东湖风景区宣传部拍摄了《遇见东湖》主题宣传片,集合东湖四季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在网络和新媒体上进行投放推介,加大曝光度。

  三、提升旅游硬件设施水平

今年以来,东湖风景区对旅游整体环境和配套设施进行了综合提升。在东湖樱花园新增空中赏樱栈道,打造樱园十二景,樱园夜樱光影体验声光电高科技对五重塔、楚城、楚天台、朱碑亭等标志性景点全新激活;抓牢梅花文化的根与魂,打造赏梅十二景,重塑新的交通布局和设施,擦亮“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两个国字号品牌。东湖牡丹园游览区域扩大,非花期免费向游客开放,提升了五大赏花区。今年2月,全长3.45公里,起于双湖桥,止于风光村一棵树转盘的东湖绿道三期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并成功于6月25日正式向游客开放。东湖绿道三期“书香道”为主题,实现了机动车道、骑行道、步行道三道分流,更好地让市民游客感受湖光山色、品味文化底蕴。东湖绿道的全线贯通,一期、二期和三期实现105公里的闭环,这条世界级的滨湖绿道将成为一条城市中心的“绿色项链”,串起自然和谐生态的城市绿色空间。

  四、深挖文化故事

近年来,东湖注重开发楚风楚韵景观。一方面建设文化建筑展现荆楚文化,如纪念屈原的沧浪亭、气势磅礴的楚城门、楚人进行商贾贸易的楚市、媲美江南三大名楼的楚天台等,生动直观地显现出八百多年楚文化的恢宏盛况与辉煌成就;另一方面讲好楚文化故事重现楚风楚韵,如楚天台编钟演奏厅每天定时为游客演奏古今中外乐曲,展现一幅观楚景、赏楚舞、品楚乐的精美画卷今年6月8日至6月10日,听涛景区还举办了“诗画东湖,楚韵听涛”端午文化活动。东湖坚持用好爱国历史文化遗迹。通过不断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如东湖红色经典旅游线路,通过东湖水陆联游线路,串联起梅岭一号、苍柏园、长天楼等经典红色景点,讲解爱国故事,传承党的百年奋斗精神等,让爱国、报国、建国、强国的精神滋养每一位到访东湖的游客。

    今年1-6月份接待游客约1421.6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约41.36亿元清明节实现全国接待量第四,“五一”五天接待外地游客量超去年3倍,最多一天接待游客超55万人次,日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东湖历史新高,还登上百度地图全国热门旅游景区排行榜第七位。当前,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构建“两廊一心四城四区”生态格局,东湖风景区实施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建设,通过持续改善大东湖生态环境,拓展“旅游+”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科创服务、赛事活动、荆楚文创等特色产业,打造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的生态典范,建成文旅胜地、世界名湖。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