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 发文日期 2021-03-11
发布机构 办公室 有 效 性 有效
标     题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2020年工作总结、“十三五”主要成就及“十四五”发展思路、2021年工作重点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2020年工作总结、“十三五”主要成就及“十四五”发展思路、2021年工作重点

字号 :  | 
更新时间:2021-03-19 发布时间:2021-03-11 |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东湖发展史上极为艰辛、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克难奋进、担当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英雄答卷。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交出了疫情防控的优异答卷。面对历史罕见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救治生命、阻隔疫情。在全市医疗资源极度紧张、自身医疗资源几乎为零的情况下,通过整合部属梨园医院、市属东湖医院、民营厚德康医院等资源,快速构建医疗救治体系;通过征用酒店、学校,设立7个隔离点和白马方舱医院,在全市率先实现“病床等人”;通过发放爱心菜、配送平价菜、订购团购包、配发爱心包等行动,用心用情做好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群众不出门、物资送上门、服务不断档。全力开展“大排查、大检测、大收治”集中行动,做到“四应四尽”,辖区养老机构实现“零感染”,全区新冠疫情感染率、病亡率大大低于中心城区和全市平均水平,收治率、治愈率等关键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前,成为全市首个无疫情城区为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贡献了东湖力量。全力支持陈薇院士团队开展新冠疫苗研发,为疫苗在东湖开展临床试验开辟绿色通道,助其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特别是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亲临东湖新城社区考察指导,一个月后又专门给东湖新城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危难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与人民心连心的为民情怀。全区上下牢记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砥砺进取,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疫情防控的决定性成果更加巩固。

坚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交出了疫后重振的出彩答卷。面对文旅产业受疫情严重冲击的不利形势,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用力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全年减免企业税费和租金1.8亿元。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成功发行30亿元30年期“东湖绿心生态保护与综合提升”专项债,首期12亿资金于6月中旬到位。全力抓好专项债项目落地,策划实施山体修复、湿地保护、中国花谷、绿道综合功能提升等工程,加快两湖隧道、省博三期、东湖水环境治理、华侨城生态艺术半岛、碧波宾馆改造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积极探索疫后景区运营新模式充分发挥“惠游湖北”活动带动作用,东湖旅游从“动起来”到“暖起来”再到“火起来”。8月中旬,武汉玛雅公园水上千人派对盛况在国际主流媒体引发热潮,向世界展示了武汉疫后快速恢复的生机与活力10月,武汉欢乐谷登陆《华尔街日报》,再次向全世界展现武汉经济复苏新面貌。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386.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41亿元,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65.5%、150.3%,104.2%、101.7%。

坚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交出了生态保护的示范答卷。全力抓好全国示范河湖创建,高分通过水利部验收,东湖成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国家级示范样本。全力打赢防汛排渍保卫战,抢抓汛前窗口期,完成新沟渠节制闸、湖溪河排水通道、九峰连通渠三大水利主体工程,让东湖流域的水系调度、防洪调蓄、水位调控更加科学精准,确保特大汛期“道路不断交、小区不渍水、景区不关闭、城区不看海”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PM10、PM2.5浓度同比下降18.5%、13.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同比上升13.3%。

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交出了民生改善的满意答卷。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亿元,完成梨园医院发热门诊改造,开工建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总结推广东湖新城社区抗疫经验,扎实抓好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构建“平时服务、战时应急”党员服务队,打造平战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补齐社区治理短板;加快东湖实验学校建设,推进东湖小学、张家铺学校标准化改造,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安排960万元帮扶资金,对口扶贫村全部脱贫摘帽。加快推进湖光、先锋、新武东等3个景中村拆迁工作,全年完成拆迁33.89万平方米。积极推进滨湖村和桥梁村逾期还建房建设,桥梁村一期还建房主体结构封顶,滨湖村三期还建房开工建设。全力化解疫后综合症,扎实开展“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活动,市委交办的信访积案结案率、化解率均为100%。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保密工作责任制,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收官战,“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居民幸福指数进一步增强。

坚持“抓好党建是第一责任、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交出了管党治党的过硬答卷。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东湖落地见效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用力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3个,党纪政务处分24人。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抗击疫情、抗洪排涝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担使命敢打硬拼,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6个单位21人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过去一年,挑战前所未有,斗争艰苦卓绝,成效好于预期,交出这样一份年度答卷,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核心在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有力指挥关键在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奋力拼搏。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望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东湖从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从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历史性转变,成为展示“三化”大武汉最靓丽“金名片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的底色更全力打好碧水、净土、蓝天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坚持“水岸同治、湖塘并治、流域齐治、社会共治”,走出一条大湖、名湖、城中湖生态治水之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成全水域锁定岸线、退渔还湖、游船革命、排口革命小微水体治理等重大标志性工程,东湖水质稳定进入Ⅲ类时代,创近40年来最好水平,获评水利部“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五年累计新增森林面积205.08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2.23%提高到14.93%,活立木蓄积量新增4.72万立方米,总量达到14.87万立方米,园林绿地面积增加851.37万方米,园林绿地率达53.94%。深入推进空气质量综合治理,PM10、PM2.5分别较十二五末下降45%、42.6%空气质量优良率从71%84%。

——坚定不移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成色更足。总长101.98公里的世界级东湖绿道扣网成环,荣获国际规划届最高奖“规划卓越奖”被联合国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中宣部组织八大央媒聚焦报道,东湖绿道成为千万市民和中外嘉宾盛赞的“生态之道、人文之道、幸福之道”。习莫会”、德国总理到访东湖绿道重大外交主场活动让东湖闪亮国际舞台军运会“最美山水赛场”惊艳世界,樱花节、汉马、水马等活动彰显品牌效应,樱花园被誉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来武汉,游东湖,逛绿道,品文化”成为经典旅游线路。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形成绿色生态游、蓝色水上游、夜色休闲游、荆楚文化游四大主题特色,美食、民宿、婚庆等产业加速发展,2019年实现旅游人数2359人次,旅游收入65.34亿元,均为十二五末的3倍以上。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的幸福脸色更美。坚持“新官理旧账”,累计清偿政府各类历史欠账和隐性债务15.29亿元;妥善化解了一大批长期困扰东湖的信访积案,彻底解决了十多年久拖未决的景区事业单位人员上编问题,连续五年实现进京非访为零,“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大力推进景中村改造,五年累计完成拆迁170万平方米;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拆除村湾旱厕1885座,新建绿色环保装配式旅游公厕124座,村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加大公安、教育、医疗、城管、社区、城乡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投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76.78%

——坚定不移推进自我革命,从严治党的政治本色更纯。以“立志、立规、立人、立业”为抓手,既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又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钉钉子精神狠抓省委巡视、市委作风巡查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推动东湖实现机制之变、精神之变、作风之变。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成“东湖新城战疫文化室”,打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教育实践基地。坚持好干部标准,累计选拔任用狮子型、老黄牛型干部110人,干事创业氛围焕然一新。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强化正风肃纪,运用好党员干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累计追责问责305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160人。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首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惟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在风雨来袭时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二是惟有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才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三是惟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四是惟有始终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五是惟有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时刻自觉与党中央对表对标,才能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东湖在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打造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总体而言,“十四五”时期仍是东湖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年莅临东湖,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二是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和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三是武汉建设湿地花城、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四是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以及国家自然保护地等多重政策叠加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特别是经过长期不断的保护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广阔的景中村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两湖隧道、轨道交通19号线、华侨城生态艺术半岛、中旅阿那亚等重大项目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支撑。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风景区还存在着生态系统不稳定、景村发展不平衡、文旅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高、基层社会治理力不足、管委会和景区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不顺、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活力不够等突出问题。此外,在城市功能定位上,还面临着大江大湖发展不同步的风险;在区域之间竞争上,对标杭州西湖等先进地区面临着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在产业业态发展上,面临着数字经济对传统文旅产业带来颠覆性冲击的风险等等。我们必须善于化危为机,主动作为,全力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好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的战略目标,全力将东湖建设成为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的生态典范,成为彰显楚风汉韵、滨湖休闲、文化多元的文旅胜地,成为展现中国气派、荆楚风格和武汉特色的世界名湖,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更大贡献。

未来发展的总体格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一体打造,努力构建“一道引领、两网交织、四区联动、一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1.一道引领:以世界级东湖绿道为依托,充分发挥其一线串珠核心功能,一手引领绿道沿线山、水、林、泽、岛、堤、田、湾等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一手引领绿道沿途亭、台、楼、榭、桥、碑、园、村等文旅资源的亮点打造,使东湖绿道成为推动东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两网交织: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为目标,推进水体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构建子湖相通、江湖相济的大东湖生态蓝网;推进山体修复和林相改造,构建山体相连、山峦相映的大东湖生态绿网,形成蓝绿交织的山水生态格局。

3.四区联动:以打造世界级文旅目的地为方向,以滨湖休闲为特色、以楚风汉韵为主题,打造听涛滨湖都市旅游区;以精品花卉为特色、以楚文化体验为主题,打造磨山赏花旅游区;以湿地田园为特色、以爱情文化为主题,打造落雁湿地生态旅游区;以森林村湾为特色、以山地野趣为主题,打造马鞍山森林旅游区,形成四区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4.一带融合:以景、城、村一体化发展为抓手,通过自主改造、统征储备、微改造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乡一体、景村融合,形成均衡发展的美好生活格局。

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是:全力推进生态系统化修复。坚守山体绿线、湖泊蓝线、耕地红线,保护好东湖的湖光山色、秀丽风景;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保护东湖森林、湿地两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力推进文旅深度化融合。持续擦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靓丽名片,保护、传承和弘扬东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伟人文化,讲好东湖故事,使东湖成为汇聚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全力推进景区数字化赋能。主动适应预约旅游、智慧旅游、云旅游等新趋势,建设全国一流的数字景区,使智慧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景区运营管理更加智能高效。全力推进景村一体化发展。坚持“留改拆控”并举,加快推进景中村改造,坚持打生态牌、念山水经、走特色路、唱文旅戏,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实现景村协调发展。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按照“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总要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旅游总人数1594.81万人次,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29.22亿元,增长1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9亿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增长14%,确保今年“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一)高效能抓好科学精准防控,推动疫情防控取得新成效。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抓好“人物地”同防,坚决堵住一切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压实四方责任,提高快速处置和精准防控能力,守住社区防控第一道防线和发热门诊第一哨卡做到多点触发、一触即发。强化境外和国内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发热人员等重点人群管控,抓实旅游景区、农贸市场、特殊场所、进口链产品等重点区域和重点物品常态化检测,做到全覆盖全流程闭环管理。建强检测、流调救治、消杀等专业化队伍,用好大数据平台,确保专业力量强而有力、职能防疫有用有效。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确保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

(二)高水平推动生态治理,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持续巩固违建别墅清理整治成效,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和岸线等多方面有机联系,推动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上下游、左右岸、湖塘沟渠系统治理。以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大会在汉召开为契机,加快落雁湿地公园综合提升项目建设,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山水工程”示范样本;推进听涛、马鞍山森林公园滨湖岸线改造,打造生态岸线、人文岸线、景观岸线、休闲岸线;拓展东湖主湖水生态修复范围,提高“水下森林”覆盖率;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官桥湖、菱角湖、喻家湖、九峰渠、湖溪河等劣质子湖和沟渠治理,持续提升东湖水质;重点实施马鞍山、磨山山体修复和铁路沿线国土绿化,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实事,让东湖的生态美景成为老百姓看山望水、游山乐水的生活日常。

(三)高标准建设智慧东湖,拥抱数字赋能新趋势。抢抓新基建建设机遇,科学制订5G基站选址规划,尽快形成覆盖景区的5G网络。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景区“数字大脑”,打造集“立体监测、评估分析、模拟推演、预测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东湖”。拓展“数字东湖”应用场景,先行示范推广“智慧旅游、智慧水务、智慧海事、智慧园林、智慧公安、智慧社区”六大应用领域,促进数字经济新兴技术与文旅产业、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的深度融合,初步搭建“一部手机管东湖”、“一部手机游东湖”的智慧架构。加快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沉浸式体验产品,策划实施夜游楚国八百年、东湖奇境艺术馆等新项目,助推景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四)高品质推动文旅融合,谱写诗与远方新篇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有意思的地方更有意义、有意义的地方更有意思”。抢抓旅游黄金节点,通过“产品、节庆、营销、宣传”四管齐下,推出美景、美食、美娱、美宿、美行、美购等“东湖六美”旅游产品,办好东湖四季花节、东湖24节气、东湖24小时、“相约春天赏樱花”、“我在东湖等你”等系列文旅活动。深入挖掘东湖文化内涵,以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实施东湖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打造一部东湖纪录片、一套东湖丛书、一套东湖旅游指南、一部东湖志、一首东湖赞歌,讲好东湖的生态故事、历史故事、伟人故事。加快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确保玛雅水公园三期上半年投入使用,磨山楚市改造提升、省博三期项目年内建成开放,推动华侨城生态艺术半岛、欢乐谷三期、碧波宾馆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打造新的文旅亮点和名片,让东湖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五)高效率推动景村振兴,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强力推进先锋、湖光、新武东、鼓架四村统征储备,推动拆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启动东北部三村还建房建设;尽快完成龚家岭村自主改造改造成本测算和改造规划编制工作,推动龚家岭村自主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完成桥梁、滨湖村逾期还建房建设,让还建村民尽快入住新房。抓紧明确长山铺危房改造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路径,尽快启动新房建设。策划实施磨山村茅屋岭片区、马鞍山苗圃片区微改造,支持桥梁村、东头村发展特色民宿,吸纳村民参与旅游就业创业,持续推进村湾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活垃圾分类,形成景村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

(六)高起点推动基层治理,打造民生领域新样板。把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龙头性工程来抓,做强社区党委、做实小区党建、做优网格服务,建立“上面千条线、基层拧成绳、治理织成网”的治理新格局,引导居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提升公共服务环境和服务能力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下移社区、机关干部下沉社区,让机关围绕社区转、社区围绕群众转,把服务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把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控制性工程来抓,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全心全意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做到信访积案存量清零、增量为零。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底板性工程来抓,健全“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公共安全体系,推进扫黑除恶长效常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湖”;加快补齐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短板,确保东湖实验学校9月份投入使用,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年内完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七)高质量推动从严治党,展现守正创新新气象。坚持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持理论武装贯彻始终,学懂弄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好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坚持严字当头一以贯之,从严抓好责任传导,从严抓好选人用人,从严抓好制度建设,从严抓好执纪监督。坚持作风建设永在路上,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着力锤炼党员干部“七种能力”,大力开展庸、懒、散、慢、乱、浮“六项治理”,打造“五型”干部队伍,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善作善成,做到谋定后动、谋定快动,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需合力办的事跨前办,当好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